最新公告:
基层创新 Grassroots Innov.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创新 >> 新闻 >> 正文

科学谋划 创新举措 蕲春县全面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

来源:省民政厅门户网站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4-12 08:39:17

蕲春县是医药名县,也是一个集库区、山区、革命老区于一身的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全县共有精准扶贫对象 10万多人,仅60岁以上老人达15.5万人,占总人口15%,其中空巢老人4.08万人,农村五保对象8098人,因此,抓好养老事业迫在眉睫,特别是如何兜底养好五保老人、关心空巢老人,是摆在建设小康蕲春面前的一道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县委县政府广纳群柬、精心谋划、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农村福利院、幸福院149所,成功覆盖农村五保老人39%,确保了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主要做法如下:

一、抢抓机遇,坚持三个“强化”,绘就一张养老蓝图

面对全县人口老龄化现状,特别是五保对象无依无靠,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他们都是我们“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民政兜底一批的重要对象,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强化”,初步绘制了蕲春养老、助老事业蓝图。

一是强化领导抓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蕲春农村幸福院建设工作与生态蕲春、美丽乡村、药旅联动、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等相结合,科学编制了《蕲春县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蕲春县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危房改造工作方案》和《蕲春县易地扶贫搬迁方案》等一系列规划,为全县乡村福利院和农村幸福院建设提供科学的战略部署。县委常委会多次就幸福院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会议纪要。把养老体系建设工作列为每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予以系统部署和安排,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住建、发改、扶贫、移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严格实行“一个乡镇、一个规划、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管总、职能部门主抓、相关部门联动、村镇分头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规划抓创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方式,由乡镇申报、政府审批、村负责筹建,采取“合院+楼房+单元+厅室”的“四合一”模式进行建设实施。严把政策界定、资金使用、工程质量“三关”,严格招投标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建设质量。

三是强化考核抓落实。每年将农村幸福院建设纳入乡镇班子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并与全县乡镇办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工作责任书;做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督办、年末有结账。每个季度,都由县委督查室和县政府督查室及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农村福利院、幸福院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对建设进度滞后、任务完成不及时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对完成建设任务较好的乡镇实行通报表彰,并在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

通过三个强化,基本建立起了以县办福利院为龙头,乡镇福利院和农村幸福院为基础,以日间照料中心和民营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体系,初步绘就了三位一体的农村养老发展蓝图。

二、严把标准,打造三种模式,织牢一张养老之网

“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老有所养的重要标准。为确保每一名老人老有所养,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打造三种养老模式,确保人人都有选择、个个都可颐养天年。

一是坚持集中供养,规范管理,采用全托养老模式。整合税改后村镇两级闲置的学校、政府办公楼、破产厂房等现有资源,进行改扩建和提档升级,建立乡镇示范福利院17所,共设有床位1190张,共收养老人1120余人。如横车福利院突出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环境舒适的优势,对 “三无”人员、失能半失能老人、农村孤儿和五保进行集中供养,做到吃、穿、住、行、医、葬全托式服务。

二是坚持联村建院,易地搬迁,采用抱团养老模式。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多,农村分散供养五保老人不愿入住福利院这一现状,有效对接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政策,对交通连线、相对集中的村,采取中心村和多村连片的形式建农村幸福院,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服务、相互帮助、抱团养老模式。全县联村建6所,供养410人。如我县青石镇大屋幸福村,利用招商局对口扶贫的契机,将附近6个村的78户五保对象实行易地搬迁,建成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大屋村幸福院,深受五保老人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是坚持危房改造,宜居搬迁,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对于一些五保老人、空巢老人不愿背井离乡的特点,我们整合危房改造、扶贫等资金,在其村落交通便利、就医方便、生态环境好的地址新建农村幸福院 84个,养老周转房42套,供养1620人,方便村干部和亲属探望,配齐生活设施,落实监护人,确保了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空巢变暖巣。如九棵松幸福院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兴办“老年医院”,同时对外开放,拓展服务功能,彰显“医养结合”特色。又如大同镇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建设了两河、南冲、板溪等一批生态幸福院,精心打造农村生态养老幸福家园。

通过三种养老模式,全县供养五保老人3150人,服务空巢老人12000人,有力地筑牢敬老、助老、扶老、养老主线,也编织了养老之网。

三、整合资源,推进三个机制,铺实一条长效发展之路

近5年来,我县加大投入,幸福院建设资金累计达1.8亿元。我们主要是借势借力,整合资金、政策、人力各方资源,确保农村幸福院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我们积极向省市申报项目,大力争取资金支持,已争取“霞光计划”、“499”等项目资金820万元,增强县级财政投入,连续五年每年组织资金1000万元以上支持镇村福利院建设。同时,我们还用活用准福彩公益金,将全县7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重点倾斜至五保供养工作,为幸福院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整合财政、住建、扶贫、发改、移民等部门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充分利用部门的政策优势,从政策层面做到年年帮、年年扶。将所有幸福院老人全部列于住建部门危房改造,库区的五保老人全部纳入移民搬迁范畴。卫计部门免费将全县8098名五保老人纳入新农合,住院费用按规定报销,剩余费用民政部门统一兜底。

二是配套基地,自力更生,发展院办经济。我县各个福利院、幸福院根据地域差别和自身优势,创建自己品牌,发展院办经济。狠抓“三个一”建设,确保每个幸福院都有“一口水塘、一块菜地、一个猪圈”。另外,我们还注重分组管理。各幸福院都拿出看家本领,想办法、出主意,使每位院民都积极参加到院务建设中,有计的献策、有力的出力,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如横车镇福利院将自愿参与劳动的院民分成养猪组、养牛组、种植组等,实行工分奖励制度,每个季度根据工分的高低,对其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报酬,并评选出技术能手。这些激励制度不仅使院民在劳动中尝到了甜头、锻炼了身体,也让他们增强了归属感,真正把幸福院当做自己的家。也有效地补充了五保供养经费的不足,推进了农村幸福院的长效发展。

三是人文关怀,丰富生活,提高幸福指数。我们以人文关怀为引领,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号召蕲春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蕲春义工联、三老艺术团等民间志愿者组织,每年利用3月5日雷锋活动日和重阳节等节日深入到全县120余家幸福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采取洗衣、洗头、修脚、献歌等多种形式帮助老人,温暖老人心怀。同时弘扬公益爱心事业,接受了广东红三角电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向我县福利院、幸福院慷慨捐赠价值60万元的饮水机。在全社会营造了爱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蕲春县民政局)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