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 宜昌试验 >> 正文

远安:以退为进,以守护求发展

来源:荆楚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2-03 21:06:13

远安县位于宜昌东北部,沮漳河贯穿全境,是嫘祖故里和楚文化发源地。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积累了丰厚的生态人力资本。远安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达标第一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远安试验

远安试点具有农业县生态治理试验的典型性,治理思路是“以退为进”,以守护求发展。即通过生态治理带动生态社会创业、生态小镇建设,从而促进全域旅游;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能力;通过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团组织、基金会)招商建立社会网络、聚合资本,最终以生态产业立县。

远安试点是“宜昌试验”的开篇之作。它是第一个以“政府+企业+社会”的方式启动的试验,也是第一个从社会治理开始生态治理的试验。目前,远安试点效果超出预期。

试验总体设计

(一)生态守护方案。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脆弱性和重要性的差异,制定生态空间规划与清单守护计划。重点是实行空间分级、对象分类和非均衡化管理,对区域生态产品的产权和空间活动权限实施“正负清单”管理。

(二)生态金融方案。建立远安县生态产业发展母基金和生态治理基金会,其中,远安县政府作为基金劣后方,乡镇、企业和社会组织作为优先合伙人。产业发展母基金主要用于生态基础设施、信息化和项目前期工作。生态治理基金会从事社会组织培养、社会创业和公益创投等非营利性项目。

(三)生态治理基地和生态小镇建设方案。以生态孵化基地为核心,依托生态产业,培育生态小镇。生态小镇同时成为“内”(各乡镇)和“外”(三峡防线地区)的节点网络。生态治理基地包括生态产业孵化基地、生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生态教育示范基地、生态公共服务基地和工作站、远安导读系统(APP)、生态公民网站、自然播报网络等。

(四)生态教育与培训方案。建立宜昌市(远安县)自然人文学校。具体职能:县域內自然、生态和人文教育;生态工作者的培训实训;接纳大学生实习;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发起的专题生态教育工作;等等。

(五)生态工作者建设方案。包括生态人力资本培育储备和生态工作者认证。前者涵盖生态资源的价值发现能力、生态资源产业化能力、生态服务工作能力、生态导读能力和生态治理实务的管理能力。后者涵盖自愿认证和强制认证两种方式,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其中,强制认证涉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资格和许可条件。

(六)社会组织招募方案。 “宜昌试验”是具有“拓荒”性质的实践创新,对社会组织颇具吸引力。社会组织抱团发展、专业互补,联合打造生态公益品牌,有可能形成生态社会组织的“总部”效应。远安试点中,所有的社会组织将由县生态公共服务中心负责招募和托管。

(七)生态治理合伙人计划方案。合伙人包括三类:高校与智库合伙人、生态产业合伙人和社会组织合伙人。当地政府既可以通过拟定不同的主题,以“项目制”的方式确立合伙人,也可以“邀标”的方式确定相对固定的生态治理合伙人。

(八)生态公民建设方案“生态公民”是“宜昌试验”提出的全新概念。生态公民包括三类:个体生态公民、企业生态公民和政府生态公民。

(九)治理平台:“1+3”生态治理委员会。“1”指生态治理委员会,承担综合治理、联合执法功能;“3”指下设的3个实体机构:生态公共服务中心、生态综合执法局和生态产业发展办公室。生态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为生态认知、导读、产业发展、治理提供基础信息和知识支撑;生态综合执法局负责协调分散在林业、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执法权限,开展生态治理联合执法;生态产业(金融)发展办公室负责编制生态产业化、资本化纲要,开展生态产业孵化和生态、人文、民生服务三大产业试验。

试验亮点呈现

(一)“原点”效应,助推“焦点”效应。远安县是“宜昌试验”首试样本。“原点”效应有三:首试县(三峡-宜昌市-远安县)、首试主题(生态治理-生态公民)、首试的创新与创意模式。利用“原点”的原创效应可以吸引外部注意力,助推远安县成为生态治理的“焦点”地区。

(二)聚气成形,强化供给侧。远安县的系列试验显示了创新创意、精细理性和高效的行政能力。系列试验包括:生态治理委员会、生态治理孵化基地、自然人文学校、生态工作者、生态治理基金会、生态导读服务系统等。

(三)开门迎客,升级消费端。通过参观、会议、实习、培训等多渠道对外推介、宣传、转化远安试验的成果;通过线上线下,助推生态产业孵化和生态小镇的招商引资;通过智库联盟、高校联盟、社会组织与社会企业联盟入驻基地,招贤引智;通过政府间的生态治理经验交流,营造试验“气场”。

(四)能力培育,释放生态红利。通过自然人文学校、生态导读体系、生态工作者培训和试认证工作,培养本土生态服务人才,孵化本土生态企业、生态社会组织和乡土产业链,提升远安县生态公共服务能力。

(五)抱团孵化,培育生态产业。建立社会组织活动基地,抱团孵化远安县生态产业。社会组织往往能够以特殊社会责任建立相应的社会网络。选择社会组织招商目标是使远安县能够跳转突围,与资本、学界及其它社会力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六)制度先行,升级公共服务。试验主题及其推进离不开政府提供基本的生态公共服务。远安县建立的“金家湾”综合试验基地和翟家岭等分基地,制定的生态守护等一系列制度体系等,都是基层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演进过程。

组织体制

一、市级主导

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领导小组组长黄楚平多次询问远安试点情况,要求提升远安试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价值。领导小组副组长马学军强调生态治理与社会治理、经济治理、人文治理的契合,以及山水林田的一体化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带领工作专班,始终与技术团队协同工作,提供周全得力的保障措施。

2016年9月5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宜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马学军等一行到远安县“金家湾”综合试验基地调研。黄楚平强调,远安县要争当先行先试样本,确保试出模式、试出经验,为跨区域、综合性生态治理贡献力量。

二、专家主持

(一)提供系统的试验方案

技术团队秉持科学态度、专业水准和职业精神,主持试验方案的设计,全程指导试点的启动和实施。

(二)“一点一策”,遍踏远安山山水水

技术总监蒋天文率队实地勘察,走访各界专业人士、乡土乡贤、传统艺人和村干部等,深度了解远安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三)“车轮式”的专题讲解与辅导

技术总监蒋天文在远安县共做29场次讲解辅导,受众涵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干部及村民。

(四)搭建“三大联盟”的创新平台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创中心作为牵头智库,邀约相关专家和机构,搭建起智库联盟、高校联盟、社会组织联盟,协同推进“宜昌试验”。

(五)召开“生态社会治理”研讨会

技术团队与远安县生态治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生态社会治理研讨会(远安·2016)”。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领导与会指导。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40余家智库联盟、高校联盟、社会组织联盟成员派代表赴会。15家社会组织与远安县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宜都市和枝江市领导率队赴会。

(六)开发生态教育教

技术总监蒋天文指导程翔宇、朱丽君、刘涛、周芳丽等编写完成7万余字的《生态公民手册1。0版》、3万余字的《远安生态导读读本》、8万余字的乡土版《生态公民知识读本》。

(七)协助建设生态公民综合试验基地

技术总监蒋天文与刘涛、周芳丽等协助远安县建设“金家湾”生态公民综合试验基地和翟家岭生态人文基地、金桥村自然地理基地等分基地。

三、县乡主体

(一)高效快捷,引导试验落地

远安县委、县政府采取“方阵式”推进的工作机制。一是将远安试点方案层层分解,解构为9大核心任务、19项具体工作,明确了县直各职能部门、各乡镇的主体责任;二是通过其强大的行政系统实施推进,环环相扣、久久为功,有痕有印、无一落空。

(二)自我加压、主动承接更多试验主题

远安县自我加压,强烈要求拓展试验内容。目前,远安县作为县域样本,率先进行了生态公民试验,并且承接了全部的生态治理试验主题。

(三)“1+3”组织模式创新

县委书记张立新、县长苏海涛分别担任远安县生态治理委员会的主任和副主任;下设的三个实体机构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袁正泉负责。远安县设立试点工作专班,由林业局局长杨洪楷负责。

(四)建设“1+N”生态公民综合试验基地

通过“基地”的物理空间来承载试验内容,谓之生态公民教育的“天书地册”。“1”,即“金家湾”六位一体的生态治理综合试验基地;“N”,即翟家岭生态人文基地、金桥村自然地理基地等分基地。

(五)初步构建生态治理制度体系

远安县委、县政府构建了包括生态守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社会治理合伙人、生态工作者、生态小镇等在内的生态治理制度体系。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