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 宜昌试验 >> 正文

枝江:探索转型跨域中动力模式和治理机制的转换

来源:荆楚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2-03 20:50:30

枝江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属三峡之末,荆江之首。枝江扼守三峡和宜昌东大门,处江河湖库际会之地,位于生态治理“宜昌试验”的长江主轴之上,是长江流经宜昌市域里程最长的城市。枝江是国家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腰腹核心地带,宜昌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要拓展区和沿江万亿经济走廊的核心区。

枝江试验

枝江试验属于“6+N”中“N”的范畴,是“一主轴三流域”空间布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枝江市既要做强传统产业,又必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枝江试验以生态产业发展为切入口,重点探索转型跨域中动力模式和治理机制的转换。

目前枝江试点已经启动,并且主动要求承接全部试验主题,即将成为三峡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的重要样本。

(一)驱虎归笼,园区治理

建立具有剩余污染治理能力的工业园区,政府按照规划环保机制,企业按照产业链牵引、资源化和零排放准则入园。开展循环经济试验,同时将园区环境治理纳入到最好极端小概率应急水平进行保险规划,确保环境安全。

(二)田园立市,列星卫城

围绕产业、资源、特色、主题模式,均衡规划,离散集中,建立具有“产链融合、城市人居、旅游观光、博物院藏、主题牵引式”公园小镇和田园城市。各小镇之间利用规划的发达水网、路网、林带、景观走廊互相连通,形成城乡对接、城景融合、协调发展的全域城镇化网络体系。

1、离散集中:建立一批特色小镇集合,小镇在空间相对分散,局部高度聚集。包括安福寺特色小镇、金湖文旅小镇、百里洲生态小镇等。

2、列星卫城:各个小镇是特殊功能空间,使枝江市分散的经济社会活动收缩在该空间,不仅承载和积累专业化治理任务,而且起到微观动力、缓解城区空间及经济压力、疏散保险功能。

3、公园小镇:每个小镇都有生态特色和特色小产业链。如:牛,石榴,蔬菜,景观农业,寺庙等。

4、小镇布局。每个小镇内含产业、人居、博物馆、孵化基地、社会组织活动空间等,外围以基地、湿地、森林为背景公园,以社会组织为外延拓展,使小镇成为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三)分区隔离综合守护,水林路网联通

枝江市正向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中游城乡统筹示范县市等目标努力。在生态特色小镇、公园小镇等节点之外,将枝江市作为整体进行综合守护,促进空间增值。将背景公园作为小镇之间的隔离带,制定环境守护方案,进行分区分级守护;各小镇之间利用规划的发达水网、路网、林带景观走廊互相连通,形成城乡对接、城景融合、协调发展的全域城镇化网络体系。

(四)乡土乡村新引擎:扎根原产地

建立以生态养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守护激励相容的产业体系、政府治理体系和公民建设体系。推动原有产业生态化,转型提质,加强产业园区生态治理;推动生态产业化,以生态特色小镇承接生态创新创意产业。小镇产业须以原产地种植养殖或资源特色为基础,通过产城融合,三产融合,内循环外循环经济,联合聚集为品牌,释放环境品牌效应,成为全域旅游产业引擎。

(五)生态金融和生态资本化

培养区域要素市场,开展生态博物教育、科研、培训、创意、资源金融等活动。围绕区域产业链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生态人文产业孵化基金,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建立生态资源产权市场,探索生态合作金融、生态众筹、PPP基金、产业信托基金、环境债务、资源环境特许权贸易、生态环境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将试验区的水、空气、景观、生态服务等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生态产品和服务、现金流、金融产品,进而转化为证券投资工具,努力打造国家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市,为“宜昌试验”提供生态金融的成功样本。

(六)生态社会治理与生态公民建设

以创建国家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市为抓手,创新生态社会治理机制。孵化和培育社会治理主体,探索生态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包括生态公民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乡村社会治理、生态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以及社会创新创业等。这需要在合作伙伴、基础设施体系和教育导读体系方面进行整体建设。

1、合伙开发。搭建政府联盟、企业联盟、NGO联盟、村淘联盟等。孵化培育生态社会治理主体。

2、生态与人文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自然人文学校、自然教育基地、专业主题活动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生态产业孵化基地、专题导读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等。

3、生态社会治理和生态公民教育体系。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探索政府主导+公司治理+NGO社会治理的乡村治理模式。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和培育,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开展公益创投,鼓励社会创新创业。围绕生态人文主题,开展生态教育和导读,生态工作者认证和培训,为生态治理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本支撑。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