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 宜昌试验 >> 正文

守护长江生态安全 打造“宜昌试验”样本

来源:荆楚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2-03 20:40:28

宜昌城区山水环绕

5月26日,一页承载宜昌担当作为的日历——

一项集区域合作、生态综合守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公民建设为一体的长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正式启动,标志着宜昌在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治理方略中主动担当、率先作为,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山水资源是宜昌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是宜昌最大的优势。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三维纲要”特别是“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始终坚持把生态放在优先地位,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城融合、人城共进、城乡一体、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理念带动、实干推动、创新驱动”的宜昌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介。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担负着保证一库清水、保障三峡工程、保护万里长江的特殊使命。今年初,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由宜昌提出和推动的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战略,成功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峡区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是长江与秦巴山脉、武陵山区交汇地带,是国家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功能区,是万里长江重要的生态守护屏障。因此,开展长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关乎长江命运、国家生态安全,将为国家探索生态脆弱区、空心区、边缘区和集中特困区的生态治理模式。

今年3月,宜昌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邀请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宜昌试验”的高端智库,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树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改革思维、靶向思维、担当思维等“六种思维”,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共同形成了《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工作方案》。专家称:这是一个在国际国内都具有唯一性、开拓性、开创性的方案,必将探索出可供复制推广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横空出世,意味着宜昌积极探索区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新路径,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和长江治理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此举将破局长江流域治理困境,实践国家长江治理方略,对于寻找中国生态文明抓手、探索区域治理新机制、促进区域协同绿色发展,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家战略、湖北担当、宜昌先行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勇担三峡生态屏障特殊历史重任

宜昌先行开展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政策基础、组织基础。宜昌所处的生态位置极其重要,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三峡库区的保护可谓不遗余力。宜昌是国内首个出台环境总体规划的地级市,以人大立法形式对公共绿地、山体和水域进行永久性保护。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综合执法、取缔禁绝江河湖网箱养殖、“河长制”、长江岸线整治、矿山覆绿……一批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探索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5。7%,居全省第一;境内99条河流水质全部保持三类以上,其中二类以上达到71%,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常年310天以上。宜昌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系列荣誉,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十强、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等。今年,“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同时,宜昌成为湖北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城市”之一。

肩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治理的历史重任,宜昌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生态基础、人文底蕴、先期探索等综合比较优势,谋划开展生态治理“宜昌试验”,主动担当、率先作为,切实担负起作为湖北长江上游、三峡生态屏障的特殊生态保护使命,并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和长江治理方略、促进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新模式。

打造全国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宜昌样本”

“宜昌试验”将按照“两翼发展、重点突破、点线带面”布局推进,“两翼”即以长江北岸的秭归县为起点,沿香溪河上溯至兴山县,北接神农架林区,规划建设香溪生态人文走廊;以长江南岸宜都市高坝洲镇为起点,沿清江上溯至点军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规划建设清江生态人文走廊。推进时序按照“6+N”布局试点先行,在远安县全域和宜都市高坝洲镇、秭归县屈原镇、兴山县南阳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点军区土城乡等地开展试点,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有序推开。

这是一项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是一项没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的全新探索。为全力推进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将把试点试验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工程来抓。采用“市级主导+专家主持+县镇主体”模式,由市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统筹推进,试验专家组为试验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指导,试点县市区和乡镇为主体负责试验的具体推进实施。

生态守护:

以“国家公园”标准保护绿水青山

积极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国家公园标准进行守护,推动试验区成为生态文明和长江治理战略的重要承载地。探索原有利益和谐退出机制,建立“分区管理、分级控制、多方参与”管控体系,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实行制度守护、组织守护、产业守护、社会守护等综合守护,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产业:

以“生态引擎”动力构筑金山银山

在严格生态守护的基础上,以产业孵化和生态、人文及民生服务三大产业试验为重点,促进区域生态资源化、产业化、资产化、资本化和证券化,探索一条生态资源丰富区和敏感脆弱区生态守护发展激励相容的有效路径。实施资源筛选工程,开发新型生态产品和服务,推动生态人文资源产业孵化。建立原产地交易和环境贸易制度,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服务和贸易流量。开展生态金融和生态资本化试验,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和服务、现金流、金融产品。围绕生态产业引进领军人才和带头人,推动生态产业创新创业。探索新型公私伙伴关系,大力推动PPP治理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公私合作。

生态公民:

以“三维纲要”理念塑造生态卫士

围绕生态治理目标,全面实施生态公民建设,大力培育生态守护者、生态消费者、生态工作者、企业生态公民、政府生态公民等,为生态治理提供良好的公民基础、人才基础、社会基础。培养生态守护者,加快普及生态人文的价值观和理念。建设生态产业公民,培养生态治理专业队伍,实施生态合伙人制度,推动生态产业创新创业。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建立严格的绿色发展考核体系,探索与生态守护不相符的产业类型和谐有序退出。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生态人文教育功能。创新生态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生态公民长效机制,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格局。

“宜昌试验”的内在逻辑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宜昌试验”技术总监 蒋天文

为了寻找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构筑长江三峡生态防线,落实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开启生态文明示范区,宜昌市决定启动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试验以“市级主导、专家主持、县镇主体”方式进行,从区域合作、生态守护、生态产业化资本化、生态公民建设等主题入手,寻找“三峡生态治理宜昌试验”的可行机制。

破碎化、目标冲突和机制缺乏是我国生态治理三大难题。“宜昌试验”的破局逻辑是:区域联合提高环境标准,共创区域生态品牌;培育生态产业链以吸收品牌红利,并使品牌产品化资本化;建立适应性的生态人力资源队伍。

放眼区域大生态 立足细微样本

本次生态治理试验在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框架内展开,着眼于生态治理难题,试验计划分宜昌试验、鄂西试验和武陵-秦巴试验三个阶段,服务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着眼“生态治理”难题。试验以“6+N”为支点,以香溪、清江两条生态走廊为线,分别承载区域合作、生态园艺、资源产业、“原产地+”等多个主题,在总结基础上逐步推广。试验样本选择力求典型、可行、可复制,试验内容和结果重思路、重技术启发而非教条。

战略防守 和谐退出

既然别无选择,不如面对挑战。宜昌不再纠缠保护与发展之间的权衡,转而战略性地寻找激励相容的发展路径。主动参照“国家公园”标准圈山养水,灵活采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强化生态补偿和成本核算。对于那些破坏生态或环境不友好的企业、项目,“宜昌试验”将从尊重投资者既得权益入手,设计“先进后退,先生后死”的和谐退出模式,引入总量、产权、标准管理及产权贸易。双重“夹逼”的策略目标是:激励和诱导生态产业的进入,加速“挤出”破坏生态或生态不友好企业、项目。

以生态为本 以产业立心

生态是宜昌的产业之本,产业是宜昌的区域之心,生态保护即生态投资行为,创造生态品牌行为。“宜昌试验”战略顺序是,坚守创造品牌,产业释放红利。让产业链扎根“山水”,以生态旅游、“水+”、舌尖上的宜昌、生态信息、生态物业、自然导读、生态资本化等方式释放环境潜力,塑造生态引擎并完成宜昌的引擎替换。

为了修补生态要素市场,宜昌还筹划引入生态产业合伙人计划,围绕产业引入产业链金融,为生态产品化而设立生态工程学院与商学院,为激活微观动力而创建生态特色小镇,为技术创新而加强宜昌与智库、NGO、生态产业合伙人等合作伙伴关系,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融资领域探索“规划PPP”机制。

治山治水先治人

生态治理不仅要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皆有生态守护意识和生态行为规范,还要合理利用生态服务,有效释放生态红利。为了提高公民、企业和政府生态理性,宜昌首开生态公民建设试验,即从认知、消费、从业、厂商、政府等多途径塑造生态利益相关者,从经济角度塑造忠诚的生态卫士。试验将以远安为重点样本,开发《生态公民行为手册》《政府生态公民建设方案》和《考核体系》,取得经验之后,随即在长阳高家堰镇、点军土城乡(车溪村)、秭归屈原镇、兴山南阳镇、宜都高坝洲镇等试点乡镇同步开展生态公民建设。

协同创新经典实践:“宜昌试验”城乡社区社会管理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宜昌试验”专家团队负责人赵曼

宜昌作为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的发起城市和中心城市,为主动承接、率先落实长江治理国家战略,决定先行先试,以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来积累经验。由于涉及理论领域众多,宜昌希望引入专家团队,通过专家团队来邀约学术同仁,组建包括大学、智库和NGO等在内的学术联盟,为“宜昌试验”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接受宜昌市邀请后,我带领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它同时还是省改革办下设智库“湖北省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率先入驻宜昌。经过近两个月的实地调研和策划,形成了《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工作方案》,顺利地支撑了“宜昌试验”的启动工作。其间,不仅深刻感受到生态治理试验的巨大挑战性,也认识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三峡生态治理试验:

宏观政策的微观基础

长江生态治理问题,从中央到湖北省一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面对这一宏观主题,如何寻找可行的落实方案,一直是困惑实践界的大问题。对于宽泛和边界不清的试验对象,我们采取了简化方法:从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中提取了“生态治理”的概念,进而锁定了“宜昌试验”的边界。为推进该试验,我们又选择了香溪和清江两条走廊,它们既是自然地理走廊,也是生态人文走廊,并从走廊中选择几个乡镇作为试验的承载样本单位。通过以上操作,我们就有了相对清晰的试验边界、空间、主题和支点,这为提高试验成功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也为推广工作创造了条件。

政府与智库的合作伙伴关系

学界和政府之间一直有非常广泛的合作,合作模式也相对稳定。开展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是一项全新的探索,要解决的难题甚多,宜昌市与智库及其他合作伙伴之间,以何种模式合作,能够更好地契合、互补及协同,开始时并不清晰。一般来说,专家擅长理论解剖,但缺乏现场感和实践经验,实务部门熟悉实际工作情况,但又对很多重大理论问题缺乏深度研究和系统思考;专家擅长组织学术网络,宜昌具有高效的行政系统及组织、动员和执行能力。经多轮商讨之后,双方关系被定义为“市级主导、专家主持、县镇主体”。即,宜昌市主导整个试验的进程、任务考核、工作落实等;协创中心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制定试验的路线图,开发理论和技术方案;各县市区及试点单位负责组织落实所承载的试验任务。

智库结盟 协同创新

协创中心团队在充分把握工作性质后,为本次试验设计了多种学术组织模式:组建智库联盟、高校联盟提供理论和政策指导;组建项目援助团队进驻作业现场,参与并指导试验等。例如,长阳高家堰镇承载生态资本化试验,专家组将出面邀请河南“节会办”实务专家及金融证券等有关方面专家提供援助;为启动秭归屈原镇试验,专家组已特聘有经验的项目治理团队提供支援;为支持点军车溪生态人文产业,目前正邀请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的团队及其他有关方面专家入场。

全程跟踪 联合行动

既往的科研模式大多是专家在实地调研取得数据资料基础上,在室内完成理论研究,结题并退出。但是,生态治理试验时间跨度长、涉及领域宽泛、主题复杂,既往的科研模式不能满足试验条件。试验需要专家团队一直跟踪项目全部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动态优化方案;全程下沉到试验现场,辅导和参与试验的整个流程。例如,在生态公民建设方面,它需要现场提取生态事务清单,需要全覆盖不留空隙;对于生态主题和产业化建设,也需要与各路专家一起走完流程。

生态治理“宜昌试验”中的各个参与主体将充分合作,聚合创新要素,凸显各自在创新链条中的功能和作用,共同成就生态治理“宜昌试验”的创新驱动特色。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