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开放共享 Sharing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共享 >> 博文精选 >> 正文

唐钧: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是个伪命题

来源:中新经纬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0-24 09:14:25


唐钧
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是个伪命题
来源:中新经纬
据媒体报道,人社部数据显示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率超九成,将来兑现或入不敷出。这消息看上去着实让人心惊肉跳。但是,这个“或”其实是“惑”。按照目前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退休人员拿到的养老金中,个人账户所占的份额估计在10%—30%之间。
养老金空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虽然在近20年来已经解释过N次,但仍有很多人对此不甚了解。现在看来,当年设计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本身就存在缺陷。讨论改革方案时,有两个政府部门各执一词,一个主张个人账户,一个主张社会统筹。最后取了个折中方案,变成了“社会统筹+个人账户”,也叫“现收现付,部分结余”。
但是,实施起来,问题就来了。按社会保险的理论,养老金本来就是劳动者一部分工薪收入的延迟使用。中国企业职工工资本来就低,现在既要为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又要为自己积累养老金,出现资金紧张问题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1997年,改革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后的第一年,整个基金,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统统拿来发养老金都不够,当年国家财政就补贴了50亿元。按当时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留下一部分资金放到个人账户里,于是就有了“空账”的说法。此后,因为先天不足,国家财政年年要补贴,2015年补贴金额已经增加到4716亿元。与此同时,个人账户里“空账”的规模也越来越大,1997年是140亿元,2015年则已超过4万亿元。
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的20年中,在国家财政补贴之后,并没有发生如同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样的拖欠养老金的问题,都是“按时足额发放”。与此同时,2005年以来养老金出现十一连涨,到2015年已经涨到了人均2200元。
这里面又有什么奥秘呢?实际上,真正的制度运行,早被悄悄地变成完全的“现收现付”了。也就是说,当年收上来的养老保险费,不论是个人缴费还是单位缴费,社会统筹还是个人账户,都用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现行制度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只是一种说法或者说是一种计算方法。其实退休者拿多少养老金,是按两个部分来计算:社会统筹是一种核算方法,个人账户是另一种核算方法,然后把两个部分相加,就是退休者该拿的养老金。从这个意义上说,现行制度中的个人账户本就是“名义账户”。但若说现在在基本养老方面过于强调“多交多得”,恐怕也不合时宜。
有人会说:这不是让年轻人养老年人吗?这不公平!事实上,有史以来,年轻人“养”老年人就是一种天经地义的社会规律并成为社会规范。因为每个人,除了早夭的,都有衰老的那一天。年轻时“养”老人,年老时就“被养”。为什么“养”字要打个引号,因为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养”和“被养”的制度性循环中,达到“老吾老及他人之老”的境界。这样的养老模式,放到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就是以社会化的“代际转移”方式来“养”老人,这就叫养老金制度,就叫社会再分配,没有什么不公平的。
试想,如果有一代年轻人起来造反,说现在开始所有的人都自己养自己,以上所说的再分配的循环被打断,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在这个假设的特殊时点上的老人,他一辈子支付的养老保险费是赡养了上一代老人的,突然到这时要自己养自己了,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美国政府在1935年设计社会保障制度时,最初并没有考虑已经退出劳动生涯的老人。后来老人们奋起抗议,这在美国历史上或者社会保障历史上被称为“汤森运动”。其结果是,迫使政府把养老保险变成了现在现收现付的“代际转移”制度。需要强调的是,这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

新闻链接请扫码

1.除特别声明外,本平台资源来自网络上已发表内容,本平台不拥有其所有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2.本平台属于非盈利的学术性平台,网上资源仅供对中国社会治理及相关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学习讨论使用,所刊载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亦不含任何商业目的。

3.本平台不保证为用户提供方便而添加的文章来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