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健全机制让老人不再走失
作者:犁一平 来源:北京晨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0-10 15:56:38

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测算得出,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在50万上下,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10月9日央视网)
老人走失,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失智是主因。数据显示,七成以上(72%)走失老人出现记忆障碍,其中确诊为失智的老人占25%。其次,疏于照顾的老人,使得老人走失风险加大。数据显示,走失老人有63%的配偶不在身边,一定程度上缺乏家人的照料。农村留守老人走失比例高于城市老人,留守老人问题凸显。再者,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是老人走失的一大重要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从农村或中小城市来到大城市,由于不识字、不认路从而走失。最后,贫困增加老人走失风险。走失老人有稳定工作的属于少数,其中,近70%的老人缺乏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可以预料,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老人走失没有最严重,只有更严重。因此,建立“走失老人干预机制”事不宜迟。
事实上,老人走失现象严重,也暴露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短板。老人走失,是发展中的问题,要有发展的办法解决,做到既解决问题,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具体而言,一则,家庭对老人关爱不够,空巢老人孤独难耐,独自一人出去走一走,很容易因为失智或不识字等原因走失,但在人口流动的社会,家庭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建立社区养老中心和社会性服务机制,由社区或社会性组织为老人提供文化、休闲服务等,老人精神有寄托,尤其有社会组织管理,老人就不会到处乱走。
二则,社会化养老服务不足,养老院数量不够,养老设施落后,养老水平不高,以及部分老人收入低,支付不了较高质量和水平养老开支,不能享受优质、高档的养老服务,家庭式养老又没有建立社区养老中心,老人缺少必要的文化生活、娱乐消费,独自闲逛,增加了走失的风险。为此,亟待加大社会养老投入,改善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同时,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水平,使老人付得起,既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又能防止老人走失,可谓一举两得。
(本文信息来自于互联网,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如侵犯贵方权益可通过邮件反馈本站)
1.除特别声明外,本网站资源来自网络上已发表内容,本网站不拥有其所有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网站将立即更正。
2.本网站属于非盈利的学术性网站,网上资源仅供对中国社会治理及相关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学习讨论使用,所刊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亦不含任何商业目的。
3.本网站不保证为用户提供方便而添加的文章来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