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政策法规 Policy & Legislation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相关文件 >> 调查报告 >> 正文

当阳市民政局精准扶贫半月镇紫盖村调研报告

来源:湖北省民政厅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4-06 11:19:30

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消除贫困人口,当阳市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发展问题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坚持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确保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 “销号”,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根据当阳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2015年8月,当阳市民政局精准扶贫工作队进入半月镇紫盖村开展工作。今年3月民政局又抽调21名干部职工与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春季攻势”行动。现将紫盖村精准扶贫做法、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精准扶贫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半月镇紫盖村成立于2004年,由原来紫盖村与群利村合并而成,地处当枝一级路西侧,位于半月镇北部,属于典型的丘陵岗地,东临罗店村,南接先锋村,西邻紫盖寺景区,北邻春光村,有跑半路直穿。全村占地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84.11亩(其中:家庭承包面积4716.28亩;多经面积2567.93亩),鱼池面积850亩,山林面积1490亩(其中柑橘面积1200亩;山林面积290亩)。村内有2座水库,占地900亩。辖区设6个村民小组,667户,2690人,其中党员113人,外出务工人员500人,五保供养对象6户6人,低保户37户52人,少数民族6人。全村共有贫困人口81户137人。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03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58元。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属当阳市建档立卡的2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在当阳市精准扶贫扶持政策支持下,半月镇紫盖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提升。但脱贫与小康的差距还远之又远,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一)基础设施不配套。出行难、生产难、用电难等问题制约了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对象生活水平的提高。

1.出行问题。村组公路不畅,断头路现象突出,群众生产出行依旧较困难。按照道路硬化100%到村、50%到户的要求,全村40.4公里的道路需要硬化, 258户已经通水利路到户,还有412户通户道路是土路。

2.用水问题。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90口堰塘需要整治,2条16公里的沟渠需要清洗,6组132户饮用水还没有达到全市共饮一库水的要求。

3.用电问题。农业生产用电不稳,一、三、五、六四个台区的6台变压器急需改造升级。

4.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随着耕牛的取缔,农户农田分散且不规则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耕地急需平整。

(二)产业扶贫带动特色不明显。全村主要以大宗粮油为主要收入来源,畜禽养殖、水果蔬菜为收入补充。由于耕作条件较差,机械化成本高,且产量不高,特色种养殖规模小,生产致富途径少。

(三)社会事业相对滞后。村青壮年劳力均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自我发展能力提升难度大;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还没有深入人心,好多子女们居住敞亮的高楼而父母还在简陋的危房里生活;村级卫生医疗条件仍然较差,公共卫生设施不齐全;村级综合服务室不完善;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村里没有一家企业,村级经济积累主要靠多经地发包收入;人居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整治,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仍然很差。去年已经完成了5户危房改造但仍有11户危房需改造。

(四)贫困户自身脱贫的信心不足。通过多轮核查,2015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农户81户137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2%,其中:五保户6户6人,困病致贫32户66人、因子女上学致贫2户5人、因年老缺劳力致贫31户60人、因灾致贫5户13人、因危房致贫19户35人。大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怨的思想。由于都是因老、病、灾、残致贫,一方面缺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劳动能力下降,使他们对实现脱贫的信心不足。

三、具体做法

从 2015年开始,当阳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经过两年的努力,通过实地调研,逐户走访,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分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施策,“一对一”落实帮扶责任人,突出精准,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兜底职责,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调整和充实工作专班。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民政局对驻村工作专班进行充实和调整: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常春华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凤英为副组长,黄田田、童金涛、余小飞、彭志翔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民政局在局机关和局属二级单位抽调了21名中层干部组成帮扶队负责对紫盖村70户、132人贫困群众实施“一对一”帮扶。

(二)走访调研,强化落实“六个一”。3月份,利用一个月时间,聚焦薄弱环节,查找短板问题,再添方法措施,强化整改落实“六个一”。

1.进行一次走访。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对象进行一次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

2.填写一张入户调查表。将走访的情况详细填写,年底对照调查表逐项考核兑现。

3.开展一次政策宣传。将市扶贫办下发的《当阳市精准脱贫扶持政策》向贫困对象进行逐项逐条宣传。

4.拟定一份脱贫措施和帮扶计划。针对每名贫困对象制定脱贫措施和帮扶计划,对于已经脱贫的对象要研究产业增收措施,鼓励其参加技能培训,实现劳务增收。对保障兜底的对象要改善生活条件,让其生活有尊严,对因病因灾可能返贫的对象要寻找有关政策确保稳定脱贫。

5.撰写一篇调查日记。通过调查,针对扶贫政策是否宣传落实到位,能人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是否得到发挥,危房改造是否到位,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扶持等到户政策是否全覆盖来写好调查日记。

6.填写一次扶贫手册,做好痕迹管理。到目前为止,工作队员共填写调查表100多份、撰写走访日记20余篇,提出脱贫建议40多条。

(三)结合实际,制定扶贫脱贫措施。半月镇紫盖村没有明显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村民如何从传统的大众粮油种植中解脱出来寻求一条治贫致富的路子一直困扰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局长常春华就思考着如何开启村组干部的思路---先带出去看,再请进来教。3月1日、2日利用两天时间组织两委班子成员、本村经济能人及贫困户代表20余人到周边乡镇参观学习。先后参观学习了河溶镇郭家场村新农村建设基地、花卉苗木建设基地,庙前镇蓝莓园种植基地、薰衣草和马尾草种植基地、圣枫公司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基地,坝陵办事处照耀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回来之后组织参学人员开展“紫盖发展靠什么”大讨论。讨论中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养羊专业户晏文章说:“我们的困难户一般都是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户,一年牵几头羊是既能创收又都做得到的事情”。与会的其它同志普遍认为,养殖业最适合我们的困难对象,一个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思路基本形成。针对村“办公基础设施不配套、道路交通不便利、电力供应不充分、产业发展不明确和安全饮水”等问题,也制定了详细的脱贫发展方案。

(四)精准对接,认真落实帮扶措施。为确保每一名贫困对象有一项脱贫措施,民政局帮扶工作队与村组干部一道对贫困对象逐户走访,认真分析,帮扶工作队按照联系户的专业特长和劳动力状况,确定帮扶项目。工作队员确保每月与帮扶对象进行一次联系,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第一书记常春华为其联系户罗国翠协调危房改造项目为其新建了住房,确保住房安居,还为其添置了电视机、电饭煲、电扇等日常用品;工作队员余小飞帮助联系户郑雄联系商户销售柑橘。

(五)示范引领,推进产业脱贫。为了让所有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本领,邀请市农业局专家组到湾子屋场巡回宣讲水稻“隆两优534”种植栽培技术,落实“隆两优534”种植订单1300亩,亩平增收300元。邀请柑橘黄桃专家到村授课,发展黄桃500亩。成立了7个专业合作社,网络了所有贫困户。全村共有19户贫困户重点发展养羊、18户重点发展养猪、16户重点发展淡水养鱼和特色养殖、35户重点发展粮油种植、15户重点发展柑橘黄桃产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甘家政成立的养猪专业协会吸纳会员71户,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协会无偿地给会员提供技术、防疫和销售。全年出栏生猪1万头。晏文章的养羊专业基地提供种养200余头,全年向农户提供羊羔460余头,协会向农户提供技术和销售。全村养殖一项,全年创收4000万元。

(六)加大力度,用足用活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民政局资助60万元,激励有养殖意愿的农户购买种子,学习技术,改善基础设施,搭建销售平台。为每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对象资助1000元共计6.1万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春节期间,民政局又拿出7.5万元走访慰问所有的精准扶贫对象,确保他们能够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四、精准扶贫成效

(一)产业脱贫效果逐步凸显。全村畜禽养殖已经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扩大水稻“534”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00亩,发展规模养殖户30户,围绕半月镇打造旅游名镇做大自己的产业。今年将打通2.5公里的卫知公路,连接樱花园和紫盖寺林场;新增黄桃面积200亩,建成500亩的生态桃园;新建农家乐10家,届时全村农家乐将达到20家;利用800亩的水面养殖实现观花、垂钓、休闲、度假一条龙服务。

(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民政局多方筹集资金,协调相关部门,用足用活精准扶贫扶持政策,全村51户113人已经实现脱贫。一是投资30万元的村级综合便民服务室已投入使用,电脑、打印机、空调、无线网等办公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二是投资70万元的公益性公墓现已基本竣工,计划今年投入使用,届时乱埋乱葬的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村民百年后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入住墓地了;三是投资30万元的村卫生室已经投入使用,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四是投资50万元修复了因暴雨损毁的基础设施;五是四组、五组两个台区的变压器已经完成增容,今年将新建5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

(三)贫困对象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在人居集中地增设了6个垃圾池,定期清运垃圾,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兴建了一个农村养老互助活动中心,让老人们过上了“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的晚年生活。同时养老互助活动中心也成为了留守妇女们的广场舞台,在白天忙完了田地里的活计,操持完日常家务,在夜晚便会来到养老互助活动中心伴着音乐跳起广场舞,完成由“留守妇女”到“时尚大妈”的华丽转变。在走访因病贫困对象王先珍时,她的言语中透露出满满的幸福:“现在党政策多好,我患乳腺癌花费近10万元,通过新农合报销、民政医疗救助及大病报销后,我自己只出了几千元钱,要是在过去,我想都不敢想手术治疗,只有等死了。现在我的想法就是再多活几年,再多享几年福”。在走访因残贫困对象郑思华时,他说:“去年柑橘的形势还好,今年准备收获后找亲戚朋友借一点钱、自己筹一点、申请危房改造的项目补一点把房子翻修一下”。他告诉我们,村里计划在他的屋旁边开辟一条旅游线路,到时候,这里就会变热闹,高低不平的土路也将会修成水泥路。2014年全村1户2人脱贫、2015年10户23人脱贫、2016年51户1108人脱贫,还剩19户24人计划今年全部脱贫。

(四)保障兜底助脱贫作用发挥明显。市民政局对于该村的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一律实施兜底保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截止目前,市民政局对该村的五保户6户6人、低保户37户52人,全部进行了兜底保障。今年帮扶干部走访中,在得知贫困户刘英因患帕金森病,丈夫和儿子先后弃她而去,生活非常困难时,民政社会救助局及时按政策调整其低保救助标准,还加发30%的特困救助金,现在月标准为512元,基本生活和医疗费用得到了解决;同样,低保对象卢良芬是一位聋哑精神病患者,今年2月在外漂泊多年的女儿突然将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婴儿丢在家里,人却不知去向,民政社会救助局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并提高其夫妇的低保救助金,确保家庭及婴儿生活有保障。

五、工作建议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实行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实效,确保困难群体真心实意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一)配强班子,夯实基础。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首先,必须要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就像我市照耀村有“南雁回归”才有该村的致富小康一样。其次,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干部能力培养;要通过集中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参观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新知识、新本能,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 (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实现整村脱贫奠定基础。

(二)选准路子,发展产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注重扶贫项目拉动,引导贫困农户广泛参与,增加农产品生产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根据建档立卡上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确定扶贫内容。如在产业发展上需要资金扶持的,可采取租、借、贷、奖等方式进行资金扶持;对缺乏技术的,可对其制定技能培训方案,帮助其发展种养等致富产业;对于缺少致富门路的,可以采取基地带动、能人帮扶、项目引导帮助他走出困境,脱贫致富;对于之女不尽到赡扶养责任义务的,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帮助;对确实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无收入家庭如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群体,民政部门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确保各类人群实现真脱贫、实脱贫,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三)政策扶持,持续发力。资金紧缺,影响精准帮扶的项目实施。落实资金,确保扶贫资金精准投入。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扶贫资金使用进行统一规划,加快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度,各部门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将通村公路、扶贫培训、就业创业基金、社会帮扶、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扶贫项目精准到贫困户和贫困村。

(四)部门配合,整合资源。当前扶贫工作作为一项全国实施的民生保障之举,确实对绝大多数贫困户会带来幸福感、获得感,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交通、产业调整等方面的大变样,促使更多人走上小康之路,但必须要认识到,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因小孩上学、意外事故、大病等原因造成的贫困,导致永久性脱贫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政府部门牵头人社、卫计、民政、公安、招商、保险等部门单位,结合各村实际,加大公益性岗位设置,加大村民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大产业项目的各种政策资金支持,特别是招商引资要引进一批与村实际优势资源相符的企业,既能提高就业岗位,又能带动村民致富,加大民政、卫计、保险等部门对村民医药、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强大病救助和保险购买,完善养老保险等系列配套措施,真正解决致贫的根本性问题,让村民自行走上小康之路。(当阳市民政局)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