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 宜昌试验 >> 正文

守护黄金水道 释放生态红利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2-08 10:23:47

守护黄金水道 释放生态红利

——生态三峡·宜昌试验国际研讨会发言摘登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8日   17 版)

12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长江论坛·2016分论坛——生态三峡·宜昌试验国际研讨会召开,300多位中外嘉宾和专家学者齐聚宜昌市,深入探讨打造三峡屏障、建设生态长江的理念、思路和路径。

今年初,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三峡城市群)”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作为“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的发起城市,宜昌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启动生态三峡“宜昌试验”。围绕打造三峡生态安全屏障目标,宜昌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

 保一库清水  筑三峡屏障 

当前,湖北宜昌正处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关键时期,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精准脱贫,综合实力进入中西部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进入全国城市50强,加快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城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宜昌正处于“长江之腰”的特殊节点,担负着保证一库清水、保障三峡工程、保护万里长江的特殊使命。今年,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作为“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的发起城市,宜昌主动担责、积极作为,谋划推进生态三峡“宜昌试验”,围绕打造三峡生态安全屏障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重大战略决策,整合生态建设各类试点,注重建设为生态留路、产业为生态立本、金融为生态助力、公民为生态先行,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将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生态中国的湖北宜昌样本,努力打造长江三峡生态文明的亮丽风景线,为祖国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作出新贡献。

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技术团队负责人赵曼

“宜昌试验”孵化四大创新

为了守护三峡防线,培育生态文明的微观基础,探索和谐可持续区域发展道路,湖北宜昌启动了生态治理试验。试验采用市级主导、专家主持、县镇主抓、社会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围绕生态守护、生态产业、生态金融和生态公民建设等主题展开。

“宜昌试验”通过地方立法守护,促进区域生态资本的积累;通过生态产业化、资本化释放生态红利;通过生态公民建设培养忠诚生态卫士、从业者和管理者。目前, “宜昌试验”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第一,试验组织创新,组建了大学、智库和社会组织联盟,对接到政府生态治理委员会;第二,管理职能创新,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建立社会组织和产业基地孵化生态产业链。成立自然教育基地、生态人文学校和生态工作者认证中心,支撑生态公民培育目标。成立生态治理公益创投基金会和生态产业基金,支撑生态产业孵化;第三,治理模式创新,试行社会组织合伙人制度,招募社会组织参与生态守护、孵化本土组织和乡土产业,招募生态产业合伙人,孵化原产地+、生态水+、康养、生态旅游等主题产业;第四,动力模式试验创新,规划一批生态特色小镇。

下一步的试验路径,是将生态治理试验上升为生态治理平台,通过制度化组织化稳定试验成果,策划一批生态守护产业和主题项目,广泛招募生态合伙人等,逐步逼近“宜昌试验”使命。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终身教授马克思·多曼

生态治理城乡污水

举办“生态三峡·宜昌试验”国际论坛,国内外这么多专家集聚在这里,集思广益,共谋长江生态保护,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今天谈到的是“城乡地区污水生态治理”,现代的供水分配系统中饮用水集中供给是主要话题。

我们要减少城市化影响,改变城市雨水处理方式,实现经过污水处理后的水循环,促进当地区域水循环的平衡。要分析内涝的水量以及造成的后果,理解并且衡量内涝的未来趋势以及危险地方。要对雨水源头进行分门别类管理。另外要改良城市河流排水系统,通过改良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减少下水管道的交叉管线,缩小雨水处理厂规模,减少地表水的污染。要构建污水封闭循环管理系统,并且通过系统安全回收植物养分和有机质,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最小化。要使城市污水资源化发展,它所生成的一些生物能量可以用到家庭供电、发热,或者成为肥料,并且最终能够在水体中收纳。

关于农村地区区域污水管理,可以采取优化灌溉技术降低耗水量,另外还可以借助湿地的方法,避免因为施肥不当导致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我们需要找到技术解决办法,在农村地区更好地部署,将污水处理之后再利用,既解决当地的用水问题,又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所长常剑波

用好库区大数据

在数字存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数据能为一些特定的决策任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尤其是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一个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生态保护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全渗透和交织,而不是对“保护”和“发展”进行空间、时间或行业分割后,各自完成自己的“指标”。湖北宜昌生态文明建设应该聚焦两个任务,一是生态保护,二是人类文明发展。切入点就是对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统筹考虑宜昌人文积淀和生物标签,然后用大数据的手段进行数据间的沟通、协调和整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生态保护行动。宜昌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很好的历史条件、现实基础,应该以此为契机,在全国率先进行大数据指导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

联动治理跨区域

湖北宜昌是三峡水库库首所在地,下游接荆江河段,处在长江上游与中游相接部位,宜昌水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生态安全,在保障长江流域水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宜昌正在创建江河安澜、饮水无忧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人水和谐、亲水宜居的水生态环境体系,河畅景美、水脉传承的水景观文化体系,创新活力、规范有序的水管理改革体系。建议宜昌在重点保护区内率先执行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污水排放地方标准,力争把生态治理试验区打造成为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的示范区,成为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排头兵。建议加强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构建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宜昌将在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

打造柔性产业链

地球自然生态在4亿年之间是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理念绝不止于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而应该向自然生态学习,把社会生态打造成稳定的、可持续的、和谐的、不断进步的生态。生态文明建设怎么抓?就工业领域来讲,就是要科学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创新经济。主要体现在一个界区之内,比如湖北宜昌,使物质流、价值流、资金流、污染流等能够得到充分合理、最优化的配置,使园区内的每个产业都能互相协调、和谐发展。要分析研究价值流,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产值最大化、污染最小化,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使产业链变“柔性”。比如宜昌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强化科技支撑,使它用得更少、产能更大,实现价值最大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浩

优化三峡水调度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具体落实到三峡水库,就是要开展面向生态的三峡水库综合调度。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水库防洪、发电、航运、供水调度的全过程,在不显著影响水库既定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满足重要生态保护目标、敏感时期的关键生态过程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双赢,建立新的平衡,核心是通过调度增加水流流态多样性。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机理性方面的研究,开展全流域控制性水库的综合调度研究,探索流域控制性水库综合调度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开展三峡水库中小洪水关键性控制指标研究,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汛后蓄水方式。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常杪

环保产业要双赢

当前地方政府面临很多困惑,有技术的选择、目标的确定、考核的办法、检测体系的构建等,这需要我们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首先,环保大数据是一个工具和抓手,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我们的环境监管精准化、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便民化提供支持。现在我们主要工作是数据中心的构建,这实际上是对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仓库建设,配合新的数据挖掘的技术应用。现在我们也在为湖北宜昌市做这项工作。大数据产业规模非常大、发展速度非常快,也是值得宜昌关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下一步建议宜昌加快培育环保产业,加强与外界强强合作,打造区域环保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环境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的双赢。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朝才

社会融资需稳健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出现,为我们破解困局、筹措资金、加强管理、发挥效益提供了很好的机制。但就目前来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运行还存在“项目落地难”和“私人资本不愿介入”的问题。在三峡生态治理投入机制建设上,要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推进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关键在政府方面,要积极应对当前合作中存在的“雷声大、雨点小”、私人资本参与度低等问题,着力加强对PPP功能认识、强化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完善法律体系、突破项目实施的难点等。在生态治理投入上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快立法进程、推进项目库建设和加强政府人才储备上,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

推进市场一体化

推进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建设,有利于加强长江中游与长江上游地区的区域合作;有利于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三峡库区的水资源保护;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之间协商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事项。二是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推进区域内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四是构建生态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五是优化空间布局,做到产业合理分布、城市合理分布、人口合理分布。六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七是推动上下游共治,探索建立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之间等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绿色金融空间大

为什么要发展绿色金融,如何推进绿色金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我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是因为我们目前污染型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这主要跟投资有关系,因为污染产业能够赚钱,绿色产业不太赚钱。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就是要激励和引导大量社会资金进入绿色行业。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今年七部委发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总共有35条。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绿色产业基金、财政贴息支持绿色信贷、建立绿色担保机制、用再贷款支持绿色金融、银行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建立绿色保险制度、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等多种途径,建设绿色金融体系。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

枢纽经济新高地

所谓枢纽经济,实际上就是寻求物流、贸易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这些以“流”的形态存在的资源,让这些经济流在特定的城市聚集,从而实现城市的扩展和规模化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构建和产业集群打造的过程中,大力提升枢纽经济地位,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湖北宜昌是三峡通道的重要咽喉,发展枢纽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建议一是完善节点性物流设施,而不是仅仅建多少条铁路、公路。二是依托节点设施打通国际国内具有双向辐射的大通道。三是创新物流、商贸、信息、结算经济流等要素聚集模式,依托互联网构建各种要素聚集平台。四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改变主要依托物质资源招商的模式,通过枢纽经济提高绿色发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

“飞地经济”可推广

《三峡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三处提到“三峡库区”,三峡生态治理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利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开展三峡生态治理,就是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投身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其次,有利于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建设。开展三峡生态治理试验,是打造三峡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制度。再次,有利于湖北宜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宜昌以生态治理试验为旗帜和平台,系统整合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试点,志在建成示范样板。其中,“飞地经济”模式值得推广。“飞地经济”是宜昌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双赢的模式。“飞出地”通过开展生态治理,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飞入地”的沿江地区,环境承载力强,能够获取规模效益、聚集效益和环境效益,又通过税收分成形式“反哺”山区县

新闻链接请扫码

1.除特别声明外,本网站资源来自网络上已发表内容,本网站不拥有其所有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网站将立即更正。

2.本网站属于非盈利的学术性网站,网上资源仅供对中国社会治理及相关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学习讨论使用,所刊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亦不含任何商业目的。

3.本网站不保证为用户提供方便而添加的文章来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