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 宜昌试验 >> 正文

政学社联盟 协同创新路——中心专家团队解读远安生态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来源:湖北远安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0-18 08:53:55

原标题:政学社联盟 协同创新路——远安生态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解读

生态治理,难点在体制机制的掣肘。远安县如何破除体制机制的壁垒,走出跨区域、综合性的生态治理之路?近日,记者采访了远安生态治理工作,探索该县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之举。

党政主导,“1+3”组织模式方阵推进

“远安生态治理试点采取的‘1+3’的组织模式,在宜昌乃至全国首开生态治理组织创新之先河。”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协同创新主任、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专家组负责人赵曼说。

为全力做好生态治理试验,远安组建了具有综合治理、联合执法功能的生态治理委员会,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并提供全程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通过绿色通道,试点的实施进度得以保证。

生态治理委员会下设生态公共服务中心、生态综合执法局、生态产业发展办公室3个实体机构,组成了“1+3”模式中的“3”。生态公共服务中心设在远安县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生态综合执法局依托县森林公安局拓展生态执法职能;生态产业发展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

远安县委书记张立新说,体制的掣肘,是导致生态治理破碎化的重要原因,而远安破除体制壁垒,将试点任务层层分解,解构为具体的项目,明确县直各职能部门、各乡镇的主体责任,环环相扣、久久为功,方阵式推进,真正做到有痕有印、无一落空。

多方协作,形成设计到实践完整机制

9月3日至4日,远安·2016生态社会治理研讨会召开,包括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阿拉善SEE基金会宜昌分中心、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拉图尔创造社等在内的15家社会组织积极响应,成功签约成为远安首批生态治理意向“合伙人”。

据介绍,远安将在全国范围内广募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导读、自然教育、生态工艺、社区发展、乡村建设、生态信息化等领域专业社会公益组织作为合伙人,帮助孵化培育本土组织和主题领域,筑巢引智,品牌共创,共谋远安生态治理之路。

“当前有诸多推进生态治理的机制,但我们试图探索一条适合远安发展现状的联合治理机制,建立政府与企业、大学智库、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一种从顶层设计到微观实践的完整机制。”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宜昌试验”技术总监蒋天文透露。

由此,一套完整的机制形成,宜昌市主导整个试验的进程、任务考核、工作落实,远安负责组织落实所承载的试验任务;专家团队组建智库联盟、高校联盟提供理论和政策指导,并组建项目援助团队进驻作业现场,参与并指导试验等;对外招募生态治理合伙人,借助社会组织的智力、人脉等资源,培育孵化本地生态工作者、生态社会组织,力求形成打造县域生态社会组织的“总部”效应。

“头脑风暴”,创新生态治理制度体系

“每天24时左右,专家团队通过‘生态远安’工作组微信群通报当天的工作,远安湿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专家团队成员刘涛对远安良好的衔接机制表示赞赏。

除此之外,每周五,湿地管理处汇总一周的工作情况,向生态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汇报报告,并对相关工作及时总结,与专家团队随时沟通。自此,形成日报告、日衔接、周上报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了专家团队与远安双方信息无缝对接。

远安方面加强督办督导,建立了周部署、旬通报、月督办的工作机制。同时,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情况将纳入县委、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据悉,目前,生态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已召集生态委成员单位召开协调会4场次,小范围召集专家团队以及相关单位研究个案10余场次,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高质量完成。“头脑风暴”、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新的意见,实现创新。远安县委、县政府与专家团队联合开发了包括生态综合守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金融、生态社会治理合伙人、生态人文工作者、生态小镇在内的一系列生态治理的制度规章,创新了生态治理的制度体系。

三峡日报记者 杨春艳  通讯员 黄海涛 汪爱玲 

新闻链接请扫码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