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昌平将建35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来源:昌平圈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10-16 15:29:31
近日,昌平区出台《昌平区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计划将于年底前建成1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0家镇(街)养老照料中心和35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初步建成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这些驿站具有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六大功能,能满足居家养老的基本服务需求。 1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具备四大功能 整合全区养老资源
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如何丰富居家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怎样开展社区一站式为老服务?
《实施意见》中制定的8大类、共43项主要任务
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配
在未来要建成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中
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要具备四大功能
具体如下:
1、整合区域养老资源
·挖掘开发、整合利用政府现有各类可用于养老服务的政策资源、设施资源,统筹用于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引导知名社会组织、企业进入养老行业,组合区域专业化资源,形成养老综合服务联合体,培育一批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扩大养老资源和养老产品供给;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会同相关部门统筹调配使用区域内养老服务专业服务人才,最大限度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
·合理调度区域资金和市场资源的利用,促进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将有限资金投入最需要的领域,最大限度发挥养老资源的效益作用。
2、建立养老信息综合平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设立便民热线、网络信息系统等途径,构建起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及时汇总区域老年人分布状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服务需求状况,准确掌握区域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情况,全面采集市场、社会组织、社区等各类层面反馈的养老服务相关资讯,建立区域养老信息的大数据库;
·整合联系养老服务机构、社会专业服务机构,搭建养老服务供给平台及养老服务商支撑体系,实现区域养老服务供给侧和需求端的高效对接;
·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家政服务、便民服务等公益服务项目。
3、养老行业监管指导
·统筹规划全区养老服务标准规范的制定,指导辖区养老机构、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依法规范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并对各类非典型的、新型的涉老服务机构进行风险监管和权益维护,加强对养老行业政策标准实施、消防安全、服务质量、队伍建设、规范运营、失能老年人评估和为老服务项目等事项的监管指导;
·引导养老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信用体系,持续改进养老行业行风,推动区域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良性运行。
4、养老服务示范引导
·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引进国内外优秀管理团队、优秀师资,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管理服务能力;
·建立康复辅具展示窗口,大力展示推介先进实用的康复辅具,同时根据基层和老年人对康复辅具使用的需求状况,及时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机制等方式加强推广使用,必要时集中为基层配备相应康复辅具,使更多的服务对象获得支持和服务;
·可通过社会化承包运营方式,依托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生活照料区,为区域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提供窗口示范和学习样板;
·积极开展品牌展示、培训宣传、创意研发、体制试验、技术创新、模式推广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试验成果和经验做法,切实发挥在区域养老服务领域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成后,将设综合管理与服务、教育培训、康复辅具展示、生活照料等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并根据功能设置合理规划建筑面积,保证功能的有效发挥。
10家养老照料中心年内运营 重点服务对象可享阶梯式补贴 养老照料中心的设立
就是为这类家庭提供喘息式养老服务
以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据介绍,镇(街)养老照料中心需具备10项服务功能,具体为短期照料、助洁、助浴、助医、助餐、精神关怀、教育培训、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和拓展服务。
截至今年9月底,托底、困境(低保、低收入、失独、80岁以上独居)、重点保障的中重度失能老人在照料中心接受短期照料,可以享受每年两个15天、每天30—100元的阶梯式补贴。托底和困境保障对象还可有助洁、助浴、助医三项服务每人每月100元的政策补助。
【以上三类人群】具体为:
1、托底保障对象是指本区户籍的城乡特困老年人(原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已入住养老机构的不在补贴范围之内;
2、困境保障对象是指本区户籍的低保低收入经济困难家族和独生子女困难家族中失能(包括轻、中、重度)、孤寡或高龄(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重点保障对象是指本区户籍非困难的中、重度失能、失智、残疾、独居、高龄老年人。
【具体补贴】如下:
1、对卧床超过半年,家属专职陪伴超过半年,提供一周以上短期托管服务的,给予机构阶梯式服务补贴:托底保障对象每人每天补贴100元(机构不得另外收取费用),困境保障对象每人每天补贴50元,重点保障对象每人每天补贴30元。补贴上限为每人一年不超过两次,每次不超过15天。
2、助洁、助浴、助医服务,托底和困境保障对象可享每人每月100元补助。
对已经开始试运营的养老照料中心,小圈圈经过走访后发现,依据各镇(街)实际情况,各养老照料中心的服务特色也会有所不同。
针对城北街道老人占比高、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特点,城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联合了两家社会服务商,重点对老人上门的助洁、助浴、助医等项目进行服务;阳坊镇各村村民居住分散,且有少数民族聚居区,安排当地村民担任联络员参与上门服务,信任度大大增加;天通苑老旧小区多,爬楼机给无法步行下楼的老人解决了一大难题。
10家养老照料中心名单及地址
南口镇养老照料中心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新兴路13号
电话:010-51013354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温馨老年公寓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神路东侧
电话:13901064558
马池口镇养老照料中心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土楼村南
电话:010-69772711
阳坊镇养老照料中心
地址:昌平区阳坊镇东贯市村南甲8号
电话: 010-82413030/18618216090
北京龙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龙脉温泉
电话:010-61782469
沙河镇养老照料中心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顺沙路8号院4区3号楼一层
电话:010-80706517
城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
地址:昌平区中山路甲2号
电话:010-89731743
兴寿疗养康复中心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兴寿村西
电话:010-61735205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敬老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七间房村
电话:010-69779744/69773839
天通苑南街道养老照料中心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天通苑6区29号楼
电话:010-84913321/84360600
(注:最后两家为开展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 年底建设35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22家将开门营业
作为我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最基层载体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将是镇(街)养老照料中心功能的延伸下沉
今年
昌平区规划建成的35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将有22家在年底前正式开业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提供的不单单是身体方面的服务
更重要的是给了老年人精神放松的平台
发挥他们自身价值
让他们“老有所为”
目前已正式营业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1、昌平天通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地址:天通苑三区街心花园下沉广场
联系电话:010-84810335/84818565/84365558
联系人:李佳懿
2、昌平融泽嘉园二区养老服务驿站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龙域中路6号院5号楼一层
联系电话:010-62990020
联系人:汪莉
3、昌平金榜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金榜园小区物一号楼
联系电话:010-62717271
联系人:范学静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功能】具体如下:
1、日间照料。利用驿站现有设施和资源,重点为社区内空巢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实施专业照护,针对有特殊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开展短期全托,推介和转送需长期托养的老年人到附近的养老机构(含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接受全托服务。
2、呼叫服务。响应老年人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手段或电话、可视网络等电子设备终端提出的养老服务需求,整合、联系社会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资源和社区志愿者,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
3、助餐服务。依托专业餐饮服务机构或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为托养老年人和居家老年人开展助餐服务。具备条件的,可直接开展供餐服务。
4、健康指导。具备条件的,可在驿站内同步设置社区护理站,配备相应医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不具备条件的,依托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服务,可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的设置与管理相结合,将驿站内从事护理等服务的人员纳入社区卫生家庭保健员和养老护理员培训范围。引入社会化专业机构,提供健康服务支持。
5、文化娱乐。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搭建活动平台,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6、心理慰藉。通过开展以陪同聊天、情绪安抚为主要内容的关爱活动,满足老人情感慰藉和心灵交流需求。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设施条件和周边资源供给情况,拓展开展康复护理、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延伸性功能。提倡社会慈善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和低龄健康老年人到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提供志愿服务、老年人互助服务。
长按二维码扫描

Scan QR code to Follow
1.除特别声明外,本网站资源来自网络上已发表内容,本网站不拥有其所有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网站将立即更正。
2.本网站属于非盈利的学术性网站,网上资源仅供对中国社会治理及相关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学习讨论使用,所刊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亦不含任何商业目的。
3.本网站不保证为用户提供方便而添加的文章来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