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国际形势 >> 正文

政府支持 协会维护 社保完善,瑞士这样培育工匠制度

来源:光明微教育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1-09 16:59:49

古拉·德·托莱多是在日内瓦附近长大的“富二代”,15岁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所以就读了高中,后来又远赴中国和加拿大留学。在中国的学习经历,让他发现了两国在青年人培训制度上的巨大差异,创建了名为“融入中国人生活”的公司,其实就是尝试把瑞士的学徒工制度嫁接到瑞中青年人交流。



钟表制造业是瑞士的长项,也是提供学徒工岗位最多的行业之一。图为瑞士某著名手表品牌的学徒工正在手工装配手表。何农摄/光明图片

具体来说就是,对于那些有兴趣了解中国,有志于在与中国有关的瑞士企业中工作,或有志于开展对华经贸、文化和社会交流的瑞士年轻人,公司提供进入中国相关企业实习、融入中国人家庭生活、参与中国社会进程的机会和方便,时间从几个月到一年不等。能够直接融入与自己的学习方向有关的工作和生活,这个对参与者极具吸引力,有关企业也极具可操作性,公司的商业运作从2013年开始以来一路顺利,得到了瑞士官方和瑞中两国有关企业的追捧。

尼古拉在中国上海已经生活多年,对瑞中双方的教育、培训制度,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他认为,瑞士能使工匠制度顺利生存,获得适宜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有三点原因不能不提到:第一,政府的支持和保障。对瑞士而言,政府不仅包括自主权极大的州政府,更包括联邦政府。第二,各个行业协会对有关规则的制定和维护,对行业方向的把握。第三,社会保障系统的完善和高效。

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前不久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企业愿意承担培养学徒工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而且还要冒年轻人“出徒”之后跳槽的风险,主要是因为整个瑞士社会都有让工匠制度顺利生存、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即使企业经过多年努力、投入巨大成本培养出徒的年轻人最终没有服务于本企业,那也不要紧,因为学徒工制度的“环境和土壤”决定了,他们也能从市场上找到同样的人才。



在一个对学徒工不了解、不认可的社会环境中,一般会认为这种教育培养的是相对辛苦的体力劳动者,即使是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其收入、个人成就感也很难被认可,个人很难赢得社会的尊重。

但在学徒工制度发展完善的瑞士,就完全不是这样。从收入上说,据一家从事“工资比较”的专业网站介绍,一个十五六岁开始学徒学习生活的年轻人,就可以得到500~2000瑞郎的工资。待他在18~20岁拿到“联邦学徒能力证书”之后,由于有关法律对社会保障等条款的规定,他可以拿到至少3000瑞郎的月薪。在瑞士,以月薪计,美容师的起薪是3300瑞郎,美发师是3700瑞郎,药店销售助理是4000瑞郎,油漆工是4145瑞郎,销售是4300瑞郎等。他的工资每年都会根据年资而增加。

根据年资,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收入参考。以月薪计,40岁的法律助理是6741瑞郎,25岁的银行职员可以拿到6104瑞郎,24岁的木匠应该有4900瑞郎,有3年经验的牙医助理是4600瑞郎,30岁的销售员平均薪水为6000瑞郎。

对一个读大学的青年而言,22~24岁大学毕业之前,没有任何收入,除非自己打工。毕业 后工作了,起薪是1500~3000瑞郎。6个月的实习期满后,可能会达到4500~5500瑞郎。

从收入上说,大学毕业生与学徒工相比,至少在初入职场的5~10年,并无优势,甚至还有些劣势。

那么,如何解释还有20%~30%的瑞士年轻人愿意去上大学、“费力不讨好”呢?这是因为他们着眼于个人长远的发展,而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吸引。譬如,要成为医生,得读9年医学院,当护士则不必读得那么辛苦,而且读护校还有收入。但护士的起薪最多5000瑞郎,医生的起薪则要翻倍。以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决定了相比于护士,医生的收入不止翻一倍。在一个药店中,通过4~5年大学学习、有药剂师文凭的,可以拿到7000瑞郎,没有大学文凭的普通营业员,起薪最多5000瑞郎。在餐馆当服务员不用受高等教育,但也就挣4000~6000瑞郎,而要读个大学当上中小学老师,薪水大约能达到1万瑞郎左右。

统计表明,学徒工出身的男性,在33岁之前,平均收入高于上过大学的;对女性而言,这个“年龄坎”是26岁。过了这个“年龄坎”,数字就完全相反了。到了45岁,没上过大学的与上过大学的相比平均收入,男性要低12%,女性要低14%。到了60岁,这个差距扩大到39%和62%。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