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 宜昌试验 >> 正文

宜昌丨绿色“密钥”,开启城市新未来

来源:三峡日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0-05 16:50:36

解读城市绿色发展的“宜昌样本”

这个秋天,绿色生态宜昌,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9月21日,出席2016年度世界可持续交通研讨会的外国嘉宾,在考察BRT、运河公园绿道、公共自行车系统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一幕幕美景。

9月22日,来自19个国家的华文媒体聚焦宜昌,感受独特的山水人文魅力,倾情推介宜昌这座“绿色宜人之城”。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放在优先地位,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城融合、人城共进、城乡一体、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 “理念带动、实干推动、创新驱动”的宜昌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被央媒誉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的‘宜昌样本’”。

山水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可持续发展、宜居宜旅宜业。正如国际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研究主任Michael koaransky所赞,宜昌手握城市绿色发展的“密匙”,正阔步迈向“大强优美”。

理念:融入城市血液

7月18日,宜昌至喜长江大桥通车。

由于大桥横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的洄游产卵地,为保护“水中活化石”,不在水中设置桥墩而是一跨过江,大桥给鱼儿让了路。

不仅如此,桥面雨污也全部流入城市排污系统,不直排长江。就连灯光照明,也充分考虑到了生态环保。

至喜长江大桥被业内誉为“生态桥”,是宜昌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彰显。

大城崛起时,也肩负起绿色发展探索重任。宜昌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血液,并体现在行动中。

宜昌面向国内外顶尖机构征集城市设计方案,整个城市设计依托江穿城、城镶山,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峡江地形地貌,突出显山露水、起起伏伏、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连绵不断、若隐若现的山水特色。

宜昌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只有105平方公里,剩余的115平方公里,均为禁止开发的山水景观。“规划控绿,建设造绿,对生态用地只征不转,确保绿地只增不减。”宜昌新区推进办负责人说。

绿色发展,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细节。宜昌是国内首个出台环境总体规划的地级市,并以人大立法形式对公共绿地、山体和水域进行永久性保护。流域治 理、水土保持、水资源综合执法、取缔江河湖网箱养殖、“河长制”、长江岸线整治、矿山覆绿……一批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探索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入选国 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十强”。

转型:产城深度融合

去年,宜昌精细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700亿元。

化工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工厂成为必由之路。

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魔环”,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介绍,园区里的9家企业利用不同产品间的共生耦合关系,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形成了各个主导产品首尾衔接、环环相扣、环环生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宜昌以铁的手腕治理污染,关停并转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资源的企业,180多家小造纸厂、小水泥厂等“五小”企业被责令关闭,“碧水蓝天”工程使空气质量和水环境大幅改善。

开拓一片新区、兴起一方产业、建成一座新城。在以宜昌新区、宜昌高新区、三峡旅游新区、三峡枢纽港区“四大平台”为载体的100多公里长江两岸,一个要素聚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沿江城镇带正在形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宜昌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工业化与现代信息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绿色生态成为城市名片,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宜昌现有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14,5A级景区和全国百强旅行社数量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居于前列。在湖北省游客满意度测评中,宜昌连续3年位居首位。未来几年,宜昌文化旅游将实现千亿产业目标。

共享:生态润泽民生

9月21日,运河公园绿树掩映,碧水长流,市民们悠闲自得吹拉弹唱。

3年前,这里还是臭水沟,垃圾遍地。2012年开始,宜昌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运河实施全面整治。现在,运河上游水质由原来的三类上升为二类,下游水质由原来的劣五类上升为四类。运河公园,是宜昌“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的生态项目之一。

绿色生态,人民有期盼,政府有回应,以人为本打造绿色生活。

我市统筹实施绿色房建、绿色交通、绿色生态景观、水资源综合利用、垃圾综合处理、绿色建材、绿色能源、建筑产业现代化“八大工程”。

投入25亿元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磨基山公园等8个公园绿地、黄柏河等河道景观整治工程和绿道建设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中心城区相继建设或建成了以宜昌新区等为代表的城市生态空间,以磨基山森林公园、BRT快速公交系统等为代表的生态工程,彰显了城市魅力和品位。

如今,我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5.7%%,居湖北省市州第一。境内99条河流水质全部保持三类以上,其中二类以上达到71%,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 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常年310天以上。城区人均拥有绿地14.24平方米,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初 步实现。

据了解,宜昌正在谋划轨道交通、自行车交通和中心城区八百公里、全域两千公里的绿道建设,将绿色城市建设的理念,转化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成果。

创新:担当“宜昌试验”

5月26日,长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正式启动,标志着宜昌在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治理方略中主动担当、率先作为,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担负着保证一库清水、保障三峡工程、保护万里长江的特殊使命。今年初,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由宜昌提出和推动的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战略,成功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邀请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宜昌试验"的高端智库,树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改 革思维、靶向思维、担当思维等“六种思维”,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共同形成了《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工作方案》。专家称: 这是一个在国际国内都具有唯一性、开拓性、开创性的方案,必将探索出可供复制推广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宜昌试验”主要围绕生态综合守护工程、生态产业发展工程、生态公民建设工程、生态金融创新工程等四大重点任务,实施重点突破、两翼发展、点线带面,形成了长江两岸争先恐后的推进格局。

长江北岸,以秭归县为起点,沿香溪河上溯至兴山,北接神农架林区,以秭归县屈原镇、兴山县南阳镇为重点突破,建设香溪生态人文走廊。

在长江南岸,以宜都高坝洲镇、红花套镇为起点,沿清江上溯至点军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宜都市高坝洲镇、点军区土城乡(车溪)、长阳县高家堰镇为重点突破,建设清江生态人文走廊。

长江南北两岸的推进格局,加上远安县全域,形成了宜昌“6+N”的试验模式。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宜昌试验”技术总监蒋天文认为,长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横空出世,意味着宜昌积极探索区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新路径,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和长江治理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国家战略湖北担当宜昌先行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新闻链接请扫码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