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 宜昌试验 >> 正文

生态新城 绿色崛起 市深化生态保护体制改革述评

来源:三峡日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6-19 11:15:26

在宜昌这片禀赋天成、机遇垂青,集智慧、胆识于一身的热土,正激荡着一幅勇当开路先锋的改革春景。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新常态”下,公众对于清风蓝天的期盼、对于绿水青山的渴望,正成为巨大推动力,引领、推动着生态保护改革“攻坚战”进入新征程。

生态,破发展之迷局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秀美宜昌,本不该有此烦恼。

现实反转。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

这不仅是重要的发展问题、民生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问题,“长痛”与“短痛”的关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要用绿色发展理念武装头脑,入脑入心,融入血液中,体现在行动中。如果在绿色发展上不能步步踩实,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共识在全市形成。没有任何退路,不抱任何幻想,必须痛下决心,守住底线,背水一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态保护也非一时之功。2013年,全市上下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实施建设“大、强、优、美”现代化特大城市绿化美化行动;

2014年,全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倡导后现代、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美丽宜昌”;

2015年,绿色之城初现,宜昌在全省树立起“后现代”的绿色标杆;

2016年5月26日,全国首个生态治理试验区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正式启动,宜昌再次抢占先机……

走在绿色生态发展的路上,宜昌步履清晰、步伐坚定。

转变,解发展之难题

生态宜昌,转变先行。

完善顶层设计,转变工作重心。

2015年1月,宜昌成为全国第一个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环境总规的城市。《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年)》对未来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提供了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的“三线管控”机制。

同时,《宜昌生态文明(生态市)建设规划(2014-2025)》、《宜昌市中心城区生态景观规划》、《关于加快推动我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等各类文件相继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及配套法规不断完善,从顶层开始完善机制、转变重心、凝聚共识,激发多元活力、形成共治合力。

建城市必须重生态、管行业必须管环保。为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党政同责”、部门履责的责任体系。

2015年11月,全市164条河流实行多级“河长制”,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担任长江宜昌段河长,市政府其他党组成员均负责“保管”一条河流。

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方式

市环保局加强源头管控,严把环境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区域、行业规划,主要污染物无总量来源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

高新区白洋园区善溪窑仿古尺瓦窑,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烧制中产生大量烟雾、粉尘和硫化物,大气污染严重。2015年8月,善溪窑村38座土砖窑池全部关停。

“十二五”期间,全市实施减排项目681个,污染物减排工作居全省前列,获省政府减排奖励资金7466万元。

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取而代之的是神奇的“绿色循环”,兴发集团的副产氢气用于宜化集团生产合成氨,宜化集团副产氯气用于南玻生产单晶硅,磷化工的固废磷石膏用于生产新型建材……

改善,定发展之基调

天蓝、山绿、水清、地净、城美,一幅生态新城的动人画轴缓缓展开。

治理黄柏河,一湾碧水伴舟行。开展东支综合整治,实施西北口库区“两减一扶”水资源保护试点建设等,黄柏河水生态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5年黄柏河东支流域水质达标率94.87%,较2014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产业大转型,工业热土翻新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鼓励科技创新,治理工业“三废“,集聚集群发展,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宜昌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进展。

每年用2亿元资金治理小流域,年开工治理10条以上,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搬迁避让、兴建挡土墙、回填采空区等措施,是宜昌在矿山采空区复绿方面探索出新的思路。截至目前,宜昌累计共有8家矿山企业被评为全国绿色矿山,远安“中国生态磷都”建设正稳步推进。

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片片新绿,处处美景,为宜昌大地注入无尽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宜昌城区绿化覆盖率41.3%、绿地率36.7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4.24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在全省市州中位

第一……

生态建设与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山水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旅宜业的现代化宜人之城的生态画卷,不仅让宜昌市民拍手叫好,也让远方来客神往、流连。

省委书记李鸿忠说,宜昌是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样本和典范,充分彰显了争创一流的实干担当精神;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认为,宜昌注重前瞻性谋划,坚持高标准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走出了一条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子;

潜江市住建委主任黄振林认为,宜昌在城市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站位高、成效大,是全省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生态画轴仍在继续挥毫泼墨,未来的宜昌只会越来越好。  (记者 杨婧)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