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人社部:制定配套政策 尽快启动养老基金委托投资
来源:中国网财经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7-25 10:56:1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政策,尽快启动养老基金委托投资。
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下一步安排,李忠介绍,一是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动各地抓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落实,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深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及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完善个人账户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和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研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政策,启动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研究制定职工非因工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加强工伤预防费管理。
二是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积极实施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同舟计划”,提高新开工项目的参保率。
三是加强基金投资管理。加快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政策,尽快启动养老基金委托投资。修改完善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完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政策。
四是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
17省已出台养老保险降低费率方案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介绍,今年4月份人社部和财政部下发了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文件。在养老保险降低费率方面,有21个省市符合条件,目前有17个省已经出台了方案。
会上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上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16个省市陆续下调了社保费率,请问目前工作的进展如何?政策的效果怎么样?以及下降费率是否影响基金的安全?
李忠回答,按照国务院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总体部署,今年4月份人社部和财政部下发了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文件。文件下发之后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目前各地都在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政策落实。在养老保险降低费率方面,有21个省市符合这个条件,目前有17个省已经出台了方案。在失业保险方面,除了有五个省以前已将费率下调至1%-1.5%,这次不再降低费率外,其余27个省市都符合条件,也确定了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已有22个省份出台实施办法。
他表示,这次降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和失业保险费率效果非常明显。据测算,仅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就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约380亿,失业保险部分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约300亿,加上去年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费率政策,也有降低企业成本600亿的效果。总体来说,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约1200亿。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指导地方进一步做好降低费率相关工作。同时也会密切关注基金状况。
对于下降费率是不是会影响基金可持续的问题,李忠指出,在降低费率政策出台之前,人社部就做过充分测算。由于第一只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来降费,第二是阶段性降费,所以对于基金的可持续性没有大的影响,人社部还是会密切关注基金状况,确保基金能够可持续运行,特别是确保参保人员待遇不降低。
“延迟退休会使养老待遇降低”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提问:有关退休年龄延迟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对延迟退休的关注度是很高的,请问人社部对延迟退休方案的制定进行到哪种程度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哪类人群影响最大,人社部是怎么设计的?有人担心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会对就业,特别是青年就业产生大的影响,还有人认为延迟退休会使自己的养老待遇降低 ,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提出是基于人口老龄化这样大背景的。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6.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剧。在这种大背景下,怎么样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怎么样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向前推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研究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有这样一些考虑:
一是小步慢提,逐步到位。坚持每年只延迟几个月,经过相当长一个时间逐步达到目标年龄。
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不是对所有社会群体同时实行延迟退休,我们会选择现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从这部分群体开始逐步实施。
三是预先公告,做好公示。因为这个政策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按照中央的要求,凡是涉及重大民生的政策,都要广泛充分地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我们目前在政策研究设计过程中,经过一些必要程序之后会把这个方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尽可能地汇集民智,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