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基层创新 Grassroots Innov.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协同高校Collaborative Univ.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27-88387563
传真:027-88387863
邮编:430073
邮箱:xtcx@zuel.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创新 >> 新闻 >> 正文

普通乡村何以风景如画?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6-16 11:43:01

普通乡村何以风景如画?

——河南省信阳市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纪实

郝堂村每年吸引的游客多达50万,高峰期每天就有两万多人,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新集村高峰期每天也有上万游客。

这两个村,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春节期间游客把农家乐老板的自备饭菜吃光了

信阳市山好水好,生态迷人,但在过去,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落后、脏乱差现象突出,农民也不富裕。

郝堂村刚开始就是想把村庄建好,没有想着搞旅游,结果无心插柳,都成了信阳一景“被旅游”。

今年春节初一初二,地处平桥区郝堂村的农家乐没休息,但他们不知道有大批城里人过年不在家。由于来的人特别多,把农家乐老板为家里准备的饭菜都吃光了。

城里人愿意到这里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村里街头巷尾干净整洁,民风淳朴。

6年前,郝堂村的树上、河道里、山上,到处都是垃圾,更别说开展垃圾分类了。村“两委”有人就提出跟老百姓收点钱,雇人打扫垃圾。村支部书记胡静主张自己动手,房前屋后、屋里屋外由居民做卫生,村集体的地方由村干部去做。但有些人并不配合,而老党员去检查卫生,碰到亲戚、熟人,碍于面子也不便说。无奈之下,村“两委”把村小学的四十几个孩子分成小组,到农户家去检查。小朋友们直言不讳,弄得当事人很没面子。而且如果大人不讲卫生,孩子在学校也受排斥:“我们昨天去你家了,你家里脏得很。”通过这种方式,郝堂村全民皆兵。“现在不管到哪一家,都非常干净。”胡静自豪地说。

在郝堂村,污水处理用的是阶梯式分层次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成本低,无需动力,走到近前也没有异味。

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的杨姐以前在北京打工,包吃包住,工作也不累,每月能挣5000元左右。后来丈夫在村里处理垃圾忙不过来,她就回来帮忙了。“垃圾一般当天就能解决掉,闻不到异味。现在政府补贴每年两万多块钱,我和丈夫卖废品卖万把块钱,全年一共能挣三万多块钱。我感到知足。我是这个村里的人,还是要以家乡为重。”杨姐憨厚地笑着说。

新集村通过开展“电池换纯净水”等方式调动了村民与游客做环保的积极性,很好地实现了垃圾分类,甚至比有些城市做得都好。

这儿的字典里没有“三留守”

郝堂村村民周家印刚过60岁,就要往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投钱。原来,老人在这个合作社每存一万元,按照去年的标准能得到800元利息。“合作社吸收本村老人投资,为想开办农家乐、茶馆等项目的村民提供贷款,发挥了大作用。资金量还得控制,以保证有人使用,所以现在每位老人最多只能存5万元。此外,村里的合作社还动员体格好的老人照顾体格差的老人,为体弱者的家庭减轻了负担。” 胡静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

在郝堂村的农家乐“湘里乡味”,记者看到客人络绎不绝。“这个农家乐每年挣50万元没问题。” 胡静说。

美好的现实和愿景,对在外打工者颇具吸引力。

郝堂村建设美丽乡村之前,村民郝长富在村里打零工,他的媳妇和儿子在信阳开了个干洗店,一年总收入约5万元。2011年,他们率先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2012年、2013年每年收入约30万元。近两年开农家乐的多了,但一年还是能挣个十几万元。我们在家里不仅比在外面挣钱更多,而且还能照顾好自己的老人和孩子。”郝长富高兴地说。

新集村改造废弃院,搞农家乐、客栈,让村庄恢复了生机。“村‘两委’的干部非常有耐心。最开始我前怕狼后怕虎,村干部就到家里来做我的工作,跟我描述前景。我不理解,说话还很难听,但他们并不在意。”村民邱红雨后来打定主意,开起了农家乐,现在守着家每月就能收入万把块钱:“我丈夫以前在家里骑着三轮跑运输一天只能挣几十块钱,现在他一边帮我开农家乐,一边在明港镇跑出租,还能辅导孩子做功课,全家收入提高了很多,孩子的成绩也上去啦。”

“这是村里现在最红火的地方,可在我刚当书记的时候,这片儿只有十几个老人,年轻人、孩子都走了。” 胡静回忆起村子里的凋敝,历历在目。2011年,郝堂村人均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上千人在外打工。现在常住人口有一千八九百人,还有几百人住在附近,真正在外打工的不过一二百人。

在郝堂村,教师不但有宿舍、有补贴,还能分到一块菜地,在学校里吃的是政府补助的营养餐。

新集村原来的学校破得很,一度只剩下17名学生。现在新集村建成中心小学,不仅解决了本村的儿童教育问题,还通过这所寄宿式学校解决周边村的留守儿童问题,现有近400名学生。学校可以全托,宿舍里有生活教师值守。外地教师两人住一套房子。不仅如此,新集村还建起了平桥区生活教师培训基地。

新集村图书馆由旧民居改造而成,古朴典雅,为当地村民、农民工、学生、学生家长提供图书外借服务,二楼设有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里悬挂着学生外出写生、与城市孩子联谊的照片。漾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幸福而甜蜜。

小山村来了社会工作者

在郝堂村有一个中国乡建院,把各路豪杰整合到这里,他们既能提理论出思想,也能搞规划做实务。

赵乃斯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学生李舒萌和肖潇先后在郝堂村的信阳乡村建设协作者中心负责过郝堂村村小学的第二课堂等项目,李舒萌和赵乃斯都已经到国外攻读学位,肖潇也已经拿到了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她们三个人都表示,毕业后还想继续参与郝堂村的建设,都想经常回来看看。

紧邻污水处理系统的是小船形状的建筑“岸芷轩”,几个本村的年轻人在这里成立了青年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还经营茶社和格子铺等项目。财务公开信息别出心裁地写在了一张叶子形浅黄色纸片上:“全年茶水收入11845元,爱心捐赠2020元,捐赠书刊568册,支出9425.5元,结余2419.5元。” 仿佛在说“求关注,求关注!”

郝堂村的房子,是依据中国乡建院负责人孙君的“画”改造的。他画的图经村民认可后,再交给专业设计师。他说:“我的目标是,现在做的房子,20年后会更好看。我们的设计既有传统的延续,又有现代功能。” 

Copyright © 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沁楼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7563 邮箱:xtcx@znufe.edu.cn

中心官网

公众号

返回顶部